韓國化妝品、意大利名牌包、法國香水……近來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海外代購,圖的是價格低、產品新潮,而賣家則賺取差價。然而,由于部分海外代購本身屬于違法,游離在監管之外,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也無處“申冤”。
“接受驗貨、專柜小票”,在價差的誘惑下,海外代購受到一些消費者的青睞。
江蘇徐州的蔣小姐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發布的代購信息,說是有“渠道”購買價格比國內更低的化妝品。于是,她也請朋友代購了韓國“美瞳”、泰國“DD霜”、韓國“自然樂園”蘆薈膠等日用化妝品。
然而收到貨后,她發現產品和之前的描述有很大差別,直呼上當。
在北京一金融機構工作的孫女士多次購買海外代購的商品。她說,在淘寶網和微信朋友圈賣貨的代購者,往往涉嫌逃稅,同時也可能售賣高仿品,并不是正品。
監管:漏洞多,難度大
記者在淘寶上輸入關鍵詞“代購”,發現檢索出來的多為名牌包、服飾、化妝品代購的頁面。在微信查找一欄輸入“代購”兩字,便出現一系列代購賬號。這些微信店主要是奢侈品代購,包括各種國際大牌服裝、皮包、手表。
記者添加了一個代購奢侈品包的微信號,發現其代購的古馳(Gucci)、香奈兒(Chanel)、路易威登(LV)等國際大牌包,售價在2000元左右。
據該代購賣家介紹,他所代購的名牌包“絕對正品”,已經銷售了上千只,并把和買家的聊天記錄截圖發來。
“消費者代購買到假貨卻又得不到保護,根本原因是我們缺少海外代購的具體監管規定。尤其是對于私下的民間代購更是缺乏監管手段。”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說。
8月1日,海關總署正式施行《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、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》,規定不管是電子商務企業還是個人,都要向海關通關管理平臺傳送交易、支付、倉儲和物流等數據。
邱寶昌說,這表明海關開始監管電商平臺,以后要經營代購的企業或個人都需要在海關報備,否則一旦被查到就可能定性為走私。
還有的代購打起了“逃稅”的擦邊球,選擇多人、多次帶貨物入關,之后再集合統一發貨。根據海關的現行規定,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自用物品,總值在5000元(含5000元)以內的,海關予以免稅放行,超出的部分應按海關核定的完稅價格和相應稅率繳稅。邱寶昌說,如果超過了海關規定的免稅標準而沒有申報就涉嫌逃稅。
誰來清除“灰色地帶”
由于海外代購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,加上代購過程的不透明性、監管困難等因素,致使海外代購產品魚龍混雜,上當受騙的人數不勝數。面對日益火爆的海外代購潮流和頻發的受騙案件,填補漏洞完善監管迫在眉睫。
邱寶昌說,目前,通過非正規的渠道代購由于缺乏監管,一旦出現糾紛,消費者權益很難得到維護。
北京市消協投訴部主任郎丹柯說,根據新消法,如果網購平臺明知或者應知它銷售的商品是虛假的,不采取措施去屏蔽,需要承擔連帶責任。但是,現在對海外代購監管還是個“灰色地帶”,一些官方授權的、正規的機構會受到工商部門的監管,但是更多的是沒有授權的、私人的,監管難度很大。
來源:中國新聞網-深圳特區報
更多法律文章訴訟律師網
http://www.ynssly.com/
上海訴訟律師
本文由上海離婚律師尤辰榮發布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ynssly.com/hot/1324.html,歡迎分享.